苏轼丨你只知他是诗词全才 不曾想竟是茶道高手

“徙来佳茗似佳人”,写下这首诗的既是一位爱茶之人,更是一位懂茶之人。而他所处的时代,更是茶道大兴的年代。

今天的主角便是苏轼,提起他,似乎有各种头衔,更是有“全才”的称号。但今天,是茶君还是细说一下他与茶的故事。

苏轼(1037-1101年),号东坡居士,是宋代杰出文学家。苏轼对茶的嗜好是他的精神寄托,他之于茶,不仅是饮茶,更是对茶的种植、采摘、烹煮等都很熟悉,还创作了不少茶诗茶词,可谓是真茶人。

写词咏诗要喝茶:“皓色生瓯面,堪称雪见羞;东坡调诗腹,今夜睡应休”(《赠包静安先生茶二首》)。

睡前梦醒也要喝茶:“沐罢巾冠快晚凉,睡余齿颊带茶香”(《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春浓睡足午窗明,想见新茶如泼乳”(《越州张中舍寿乐堂》)。

茶,已经成为苏轼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01
对水挑剔的“处女座”

苏轼对烹茶十分精到,有所谓“饮茶三绝”之说,即茶美、水美、壶美。据分析东坡先生是摩羯座,但其对于饮茶之水的执着、讲究和挑剔,让人感觉他更像处女座。

茶美自不必说,苏轼坚持认为水也是泡出好茶的重要组成元素,他曾在《求焦千之惠山泉诗》中说道“精品厌凡泉”,其对烹茶细节的执著可见一斑。

在苏轼谪居宜兴蜀山讲学时,非常钟情金沙泉水,常遣童仆前往金沙寺挑水,童仆不堪每日往返劳顿的辛苦,悄悄在水桶里装上了普通的河水,但却被对水非常挑剔的苏轼所识破。

后来,苏轼准备了两种不同颜色的桃符,分别交给童仆和寺僧,每次取水必须和寺僧交换桃符,如此童仆就无法偷懒了。

此外,苏轼对烹茶煮水时的水温掌握十分讲究,不能有些许差池。他的经验是煮水以初沸时泛起如蟹眼鱼目状小气泡,发出似松涛之声时为适度,最能发新泉引茶香。煮沸过度则谓“老”,失去鲜馥。

这在《汲江煎茶》一诗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烹茶之水,不仅要从钓石边的深处汲来从而保证清澈,更是要用火焰炽热的炭火来煮沸。煮水要煮到翻滚雪乳般的气泡,发出松涛般的声响,只有煮到了这种程度,才算恰到好处。

02
少喝酒多喝茶的养生老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中的名句,使得人们对苏轼留下了爱酒的印象。

其实,苏轼爱酒却并不善饮,他曾作诗自嘲“吾少时望见酒杯而醉”。而对于茶则不一样,连夜办公要喝茶:“簿书鞭扑昼填委,煮茗烧栗宜宵征”(《次韵僧潜见赠》)。

这是因为他深知茶的功用。熙宁六年(1073年)他在杭州任通判时,一日,以病告假,独游湖上净慈、南屏、惠昭、小昭庆诸寺,当晚又到孤山去谒惠勤禅师。这天他先后品饮了七碗茶,颇觉身轻体爽,病已不治而愈,便作了一首《游诸佛舍,一日饮酽茶七盏,戏书勤师壁》:

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昔魏文帝曾有诗:“与我一丸朗,光耀有五色,服之四五日,身体生羽翼。”苏轼却认为卢仝的“七碗茶”更神于这“一丸药”。在诗作中他还多次提到茶能洗“瘴气”:“若将西庵茶,劝我洗江瘴”,“同烹贡茗雪,一洗瘴茅秋”。

少喝酒,多喝茶,一个十足会养生的苏东坡。难怪在相同的时间下可以比他人取得那么多的成就,全才也是有身体资本的!

03
饮茶智斗的座上宾

苏轼爱喝茶,也爱寻好茶。在这其中,发生了不少有趣的故事。

据传,当时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在一次外游中,路经莫干山,并来到一座庙中小憩。庙里主事的老道见他衣着简朴,相貌平常,对他相当的冷淡,只是应付地说了声“坐”,又对道童说了声“茶”。

待苏东坡坐下交谈后,老道方觉得客人才学过人,来历不凡,又把东坡引至厢房中,客气地说道:“请坐”,并对道童说:“敬茶”。二人经过深入交谈,老道才知道来客是著名的大诗人苏轼,顿时肃然起敬,连忙作揖说道:“请上座”,把苏轼让进客厅,并吩咐道童:“敬香茶”。

苏轼在客厅休息片刻,就起身拜别老道,这时老道急忙请苏东坡为其留下墨宝留念,苏轼淡然一笑,挥笔写道:“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这个对子也被后人用来作为警示“势利眼”的典故,并广为流传。

04
没茶也要喝的种茶人

苏轼爱茶,没有只停留在喝喝茶写写诗的小资情调,而是从格物致知的角度出发,从种茶、茶树品种、山场、水质等方方面面系统去研究茶。真茶人,应如是。

他一生官运坎坷,时不时的被贬官左迁,可是所到之处无不留下关于茶的佳话。

第一次人生被贬,苏轼因写诗讽刺王安石的变法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到黄州,他携家带口来到这里,举目无亲,幸好当地的一位乡绅将一块闲地划拨给他,苏轼就在这块东坡地上除了种植一些粮食作物外,还特地栽植了茶树,足见他对茶的兴味之浓。

这段生活使他亲自体会到种植粮食和茶叶的艰辛,同时也学到了茶树的培育技术。苏轼号“东坡居士”就是源于他在黄州这几年的农耕生涯。

人生的第四次贬谪,便是来到了海南儋州,物质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东坡先生仍然难以忘掉茶的清雅。但在这个孤悬海外的荒岛之上,得到点好茶又谈何容易?

曾坑一掬春,紫饼供千家。
悬知贵公子,醉眼无真茶。
崎岖烂石上,得此一寸芽。
缄封勿浪出,汤老客未嘉。

于是乎,苏老夫子自己就种起茶来了。而这更是让他逐渐对陆羽《茶经》中的一句“上者生烂石”,极为触动。

-END-

茶中诗,诗中茶,古人的风雅难以追寻,但那一缕茶香,却是传承不变的!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