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维摩诘经》:研读《维摩诘经》的“不二法门”

《注维摩诘经》的成书

《注维摩诘经》:研读《维摩诘经》的“不二法门”

新疆克孜尔石窟前的鸠摩罗什雕像

姚秦弘始八年(406),鸠摩罗什于长安大寺译出大乘经典《维摩诘经》,同时又亲自讲解作注,“出言成章,无所删改,辞喻婉约,莫非玄奥”(慧皎《高僧传·鸠摩罗什传》),听众上千,弟子僧肇也参与其中,“余以暗短,时预听次,虽思乏参玄,然粗得文意,辄顺所闻,为之注解”(僧肇《注维摩诘经序》),遂成《注维摩诘经》。僧肇注文一经问世,颇受欢迎,《高僧传》卷七记载:“初,关中僧肇始注《维摩》,世咸玩味。”当然,这时的《注维摩诘经》还是僧肇个人“专利”,尚未掺入他人的注文。

《注维摩诘经》:研读《维摩诘经》的“不二法门”《肇论校释》(中国佛教典籍选刊)

原来,鸠摩罗什自弘始三年(401)被秦主姚兴迎请至长安后,远近僧侣奔赴如万川归海,执弟子礼者无虑千百,声名最著者有四人:道生、僧肇、道融、僧叡,后人称之为“四圣”。不知是巧合还是别有他因,这四人都曾对《维摩诘经》作过注疏。《高僧传·道融传》:“所著《法华》《大品》《金光明》《维摩》等义疏,并行于世矣。”《僧叡传》:“并著《大小品》《法华》《维摩》《思益》《自在王》《禅经》等序,皆传于世。”更有意思的是道生,《道生传》云:“初,关中僧肇始注《维摩》,世咸玩味。生乃更发深旨,显畅新异,及诸经义疏,世皆宝焉。”看来,道生是受了僧肇的“刺激”才着手注经的。又因为他佛学素养深厚,深谙涅槃义,所以能另辟蹊径,别作新注,同样赢得广泛的称誉。

《注维摩诘经》:研读《维摩诘经》的“不二法门”

敦煌本《注维摩诘经》P.4684

根据现存的资料来看,罗什诸人的注本最初当是单本流传,各不相干,后来出现了罗什、僧肇的合注本,再后来又加入了道生、道融的见解(不知何故,也可能是道融、僧叡后世影响不及前三人,道融之注仅纳入一条,又全无僧叡之注);卷数上,又从最初的八卷本逐渐增加到十卷本,但仍署名“僧肇”,这就是流传至今的《注维摩诘经》(下文所言《注维摩诘经》均指此)。

《注维摩诘经》:研读《维摩诘经》的“不二法门”

《注维摩诘经校补》(中国佛教典籍选刊),[后秦]僧肇 述  王孺童 校补

《注维摩诘经校补》之“校”与“补”

《注维摩诘经》因注文条数的多少而有广本、略本之分,略本是在广本的基础上删节而成。受历史因素影响,广本流传于日本;略本通行于中国,凡是《大藏经》中收录的如《永乐北藏》《径山藏》《清藏》,都属于这一系统,清末金陵刻经处刊刻的也不例外。
为让读者了解广本、略本之差异,本次出版的《注维摩诘经校补》(以下称《校补》)之“校”打破了一般的校勘原则,对“底本有、他本无”的文字刻意出了校勘记,在确定以广本即《大正藏》本为底本的基础上,先后对照上述四个略本,逐一指明略本删节之处,出校多达一千一百余处,以见“一书在手,广、略具备”之功效。
《注维摩诘经》:研读《维摩诘经》的“不二法门”

敦煌本《净名经集解关中疏》P.2222 D

说到“补”,不得不先提及唐道液的《净名经集解关中疏》(以下称《关中疏》),一般认为这是在《注维摩诘经》的基础上删补而成的,保留了罗什、僧肇、道生的少部分注文,新增入天台湛然之疏及道液本人之释。值得注意的是,《注维摩诘经》中未收的僧叡之注,《关中疏》收录了数十条,如经文开头云《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一句后,《注维摩诘经》列有罗什三注:

罗什:亦名“三昧”,亦名“神足”,或令修短改度,或巨细兼容、变化随意。于法自在,解脱无碍,故名“解脱”。能者能然,物不知所以,故曰“不思议”。亦云法身大士念即随应,不入禅定然后能也。心得自在,不为不能所缚,故曰“解脱”也。

僧肇:微远幽深,二乘不能测,“不思议”也。纵任无碍,尘累不能拘,“解脱”也。此经始自于净土,终于《法供养》,其中所明虽殊,然其不思议解脱一也,故总以为名焉。

道生:......“不可思议”者,凡有二种:一曰理空,非惑情所图;二曰神奇,非浅识所量。若体夫空理,则脱思议之惑;惑既脱矣,则所为难测。

可以看出,僧肇、道生均承袭了罗什的思想,但又有所差别:僧肇以带有老庄色彩的语言来解经,道生则拈出“理空”“神奇”的概念。再看《关中疏》所录僧叡之注:

菩萨无心,应物有说。众生但睹其教,莫测其所由,故名所说为“不思议”。虽说而无心,故不阂于有;虽无心而说,故不阂于空。空、有所不能累,故名之为“解脱”也。

落实到了离却“空、有”二边,与僧肇、道生又不同。《校补》所“补”的正是这方面内容,全面展示五家注解。
除了僧叡的注悉数纳入,《校补》还根据经文情况择要采纳了道液《净名经关中释抄》、智顗《维摩经玄疏》、吉藏《净名玄论》《维摩经义疏》、湛然《维摩经略疏》等相关内容作为注文之补充,以求对读者理解经文、注文均有帮助。

佛教史上负有盛名的《维摩诘经》注本

《注维摩诘经》:研读《维摩诘经》的“不二法门”

《注维摩诘经校补》(中国佛教典籍选刊)

[后秦]僧肇 述  王孺童 校补

繁体竖排

32开 平装

978-7-101-15934-9

80.00元

内容简介

《注维摩诘经》,十卷,汇集鸠摩罗什及其弟子僧肇、道生、道融等对《维摩诘经》的注疏,为中国注《维摩诘经》之始,也是佛教义理方面的经典文献,影响极为深远。罗什解经,多采印度原有之解释;僧肇等注,多依中国本土思维立论,并融汇老庄思想。该注本融通中外,别开生面,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此次整理,以《大正藏》本为底本,以《永乐北藏》本、《径山藏》本、《清藏》本、清光绪十三年(1887)金陵刻经处刊本为校本,底本据平安时代写本、贞享三年(1686)刊大谷大学藏本所出校勘记亦酌情吸收。此外,敦煌本唐道液《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净名经关中释抄》等备引罗什诸家注释,多有《注维摩诘经》所未及,本书亦择要采录,以作注文之补充。
作者简介

僧肇(384—414),陕西西安人,俗姓张,鸠摩罗什弟子,被誉为“解空第一”。所著《物不迁论》《不真空论》《般若无知论》,“融会中印之义理,于体用问题有深切之证知”“为中华哲学文字最有价值之著作也”(汤用彤语)。
王孺童,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中国佛教协会居士事务委员会委员,精研佛教,出版有《维摩诘经释义》《中论讲记》《比丘尼传校注》等。
内页欣赏

《注维摩诘经》:研读《维摩诘经》的“不二法门”
《注维摩诘经》:研读《维摩诘经》的“不二法门”
《注维摩诘经》:研读《维摩诘经》的“不二法门”

来源:中华书局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