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丨与茶为伴的唐诗人 是怎样让茶传入寻常百姓家的?

前段时间,这个人很火。 哦,说的不是黄轩,而是他饰演的白乐天大人。在陈凯歌导演的《妖猫传》里,和日本僧人空海组成CP,一起抽丝剥茧查找真相,为后来众人皆知的《琵琶行》寻找灵感。 而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上面提到的乐天大人。
白居易,公元772年出生于河南新郑,无论再官还是在野都与茶酒相伴,在历史上有"别茶人"的雅号之称,这源自其诗《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的尾句"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要说最爱茶的诗人,估计非他莫属了。一生创作了64首茶诗,不光数量大,其中还颇多精品。像《何处堪避暑》、《闲眠》、《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想羡欢宴因寄此诗》等,都是中国历代茶诗中经典作。
闻一多先生说:“人家都说是唐诗,我要倒过来说,是诗唐,就是诗的唐朝。” 诗歌到了唐朝,发展到了极盛时期。说来也巧,茶到了唐代,也因为陆羽的出现,有了新的转折点。 诗和茶,就是在这个时候,奇妙的交汇在了一起。 而其中,有“诗魔”之称的乐天先生,更是把茶文化移入诗坛,不仅使茶与酒在诗坛中并驾齐驱、相得益彰,更是让茶文化传入了寻常百姓家。

01 融雪煎香茗,春深一碗茶

在《白氏长庆集》中,多次提到品茶的情景,可谓是体现了他悠闲生活的一面。自古以来,酒一直是中国文人的生活必需品。酒,当然也是白居易的最爱,他还曾做十四首《劝酒诗》,在序中提到他常利用公务闲暇饮酒赋诗:

予公秩东都,居多暇日, 闲来辄饮,醉后辄吟。

但茶也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良伴,每每在他酒渴之时,往往就会想到喝茶解酒止渴:

药销日晏三匙饭, 酒渴春深一碗茶。

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 满瓯似乳堪持翫,况是春深酒渴人。

对于他来说,茶是解渴良品,亦是提神良方。

02 辟园植茶,悠游山林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因直言被贬江州司马。次年,某一天他来到浔阳江边,听到江上传来琵琶声,听到商人妇人凄凉的身世,与“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自己命运相同,遂写下了有名的《琵琶行》。 次年,他游庐山香炉峰,见到香炉峰下“云水泉石,绝胜第一,爱不能舍”,于是盖了一座草堂。后来更在香炉峰的遗爱寺附近,开辟了一圃茶园,如诗中所言:

长松树下小溪头,斑鹿胎巾白布裘。 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鹿林鹤是交游。 云生涧户衣裳润,岚隐山厨火竹幽。 最爱一泉新引得,清冷屈曲绕阶流。

悠游山林之间,与野鹿林鹤为伴,品饮清凉山泉,真是人生至乐。 白居易爱茶,每当友人送来新茶,往往令他欣喜不已,《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中所言:

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 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 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尘。 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诗中叙述他在病中收到友人忠州刺史李宣寄来的新茶时的兴奋心情,立即动手勺水煎茶,并从“不寄他人先寄我”一句中,可看出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此外更是在《食后》中,“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瓯茶。”《何处堪避暑》中:“游罢睡一觉,觉来茶一瓯。”《闲眠》中:“尽日一餐茶两碗,更无所要到明朝。” 这些无不体现出:“醒后饮茶”,似乎成了白居易的一种生活习惯。

03 乐天知命,禅茶一味

贬江州以来,官途坎坷,心灵困苦,为求精神解脱,他开始接触老庄思想与佛法,并与僧人往来,所谓「禅茶一味」,信佛自然与茶更是离不开的。

或吟诗一章,或饮茶一瓯。 身心无一系,浩浩如虚舟。 富贵亦有苦,苦在心危忧。 贫贱亦有乐,乐在身自由。

吟诗品茶,与世无争,忘怀得失,修练出达观超脱、乐天知命的境界。 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因牛李党争日烈,朝臣相互攻讦,白居易上疏论事,当朝天子并未采用,于是被贬,担任杭州刺史一职。到杭州之后,白居易修筑西湖白堤,以利蓄水灌溉,又修浚深李泌旧凿六井,以便于人民汲饮,因此受到了杭州百姓的爱戴、感念。 而杭州任期,也是他生活最闲适、惬意的时刻,由于公事不忙,遂能“起尝一瓯茗,行读一卷书“,独自享受品茗、读书之乐。 其中白居易更是将好茶一一分享给好友,“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04 酒茶老琴,相伴以终

后来唐室国祚日衰,乱寇时起,白居易已无意仕途,遂告老辞官。辞官后,隐居洛阳香山寺,每天与香山僧人往来,自号香山居士。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白居易于出世入世之间如来如去,在官在野,是中国许多文人所追求的,后来的宋代大文豪苏轼对白居易也十分钦佩,处处效仿和继承白居易的人生姿态。 苏东坡说:“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不如“做个闲人,对一长琴,一壶酒,一溪云”。 暮年之际,茶、酒、老琴依然是与乐天大人长相左右的莫逆知己,唐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与世长辞。

发表回复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