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 | 戒晟法师:谈佛教文化在增进祖国内地与澳门关系中可发挥的作用
大陆
2018-10-22 23:26:02
摘 要:佛教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能够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情感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华文化、澳门文化、佛教文化三者紧密联系,互为影响。澳门佛教文化溯源于祖国内地,两地佛教界关系密切,澳门佛教界传播的主要教义思想、高僧大德、知名居士很多都来自内地。祖国内地和澳门两地佛教界人士未来可以在增强国家软实力建设、服务中国社会、促进文化艺术交流、增进两地同胞之间情感、弘扬爱国爱教优良传统等领域共同合作,以佛教文化增进两地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中华文化;佛教文化;澳门佛教;宗教交流;澳门研究
1999年12月20日,澳门摆脱葡萄牙政府殖民统治,回到祖国怀抱,自此迎向新的历史阶段。转眼间,到明年就已经回归了二十个整年。澳门虽然之前长期受到葡国殖民统治,但中华文化的存在和影响力一直不曾逝去。澳门佛教作为澳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化传承、本澳社会服务、建构“澳门学”等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随着伟大祖国的富强兴盛、整个中华大地上传统文化空前复兴的大势,澳门佛教界也应有其独特的贡献,在为增进祖国内地与澳门关系中发挥巨大作用。
中华文化·澳门文化·佛教文化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以其聪明才智创造的影响全球、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代表。澳门文化作为地域文化、佛教文化作为宗教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在中西文化并重、具备典型海洋文化特征的澳门,佛教文化从不同角度影响着本澳社会与居民,彰显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人类历史上,中华文化是唯一未曾中断的古老文明,以其博大精深著称于世。中华文化以汉文化为主题和主导,同时兼顾保持和发展了中国各民族的独特文化,使得中华文化的内容丰富多彩且同时完美融于一体。中华文化曾长期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曾与印度、希腊、罗马、波斯、阿拉伯等几种对世界有深远影响的文化交相辉映。以举世公认的“四大发明”为代表,不仅表现了中华文化在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也对世界的发展做出了无可估量的伟大贡献。
澳门开埠的历史悠久,是中国最早对外放开的“经贸特区”和“文化特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放眼看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在澳门,中华文化与拉丁文化两种强势文化互相碰撞、互相包容已经历经了400多个春秋。
澳门文化是中西文化交汇、碰撞、融合、创新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地域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组成部分,是开拓兼容的中华岭南海洋文化一个支系。澳门文化的底层主要由福建移民的福佬文化层、广东移民的广府文化层、葡萄牙文代表的西方文化层组成。至于中国其他地域的文化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并未构成澳门历史的文化层,而只是一些特别的文化元素。
澳门历史城区是中国境内现存年代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东西方风格共存建筑群,由22座位于澳门半岛的建筑物和相邻的8块前地所组成,在第29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2005年7月15日会议上,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中国第31处世界遗产。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澳门学者在研究澳门过程中,鉴于澳门社会独特的个性和历史文化的丰富及其价值,提出了创建“澳门学”的构想,随后得到内地学者的影响和支持,经过多年的共同探索和研究,现已形成了具有相当影响和深度的中国“地域学”研究学问。
佛教是世界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源于印度,早在两千多年前就传入中国。它是第一个融入中国古代社会的外来宗教,也是第一个融入中华文化的外来文化。佛教文化体系是一种有机的结构体,其间包含着丰富而复杂的神学、哲学、道德、文献、文学、艺术、科学和社会心理等内容。
经过长期以来与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的摩擦转化,特别是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融合发展,进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佛教”。正是中国人根据中华文化的内涵发展演绎后的佛教,亦即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中国化佛教文化,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佛教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创造,既承袭于印度佛学而又不同于印度佛学,并构成了中华文化儒、佛、道三家融合的重要特征。像这样一种宗教文化能够进入中国并最终扎下根来,反转过来说明中国的固有文化在本质上是开放的,不排外,不封闭,欢迎新思想新文化,包括新的宗教思想和宗教文化。
任何一种优秀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优秀成分需要坚持和继承,也都要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的菁华,丰富和充实自身文化的内容,作为本民族借鉴和创新发展的参照。这种文化开放既是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持续进步的必须。
澳门居民大多信奉中国的传统宗教,主要包括佛教、道家、儒教以及一些民间宗教,并且往往儒释道三教混杂,其中信仰佛教的最多,但具体人数无从考究。观音信仰和崇拜在澳门人中十分普遍,影响力最大。如澳门最大的寺院普济禅院,以另外一个名称“观音堂”更为本澳居民所知晓。
与观音有关的大大小小寺院遍布澳门,如普济禅院(观音堂)、观音仔庙、凼仔观音岩、凼仔观音堂、路环观音庙和九澳观音庙等。每逢传统佛教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的“观音诞”和粤港澳地区独特的元月二十六“观音开库”两个日子,来上香祈福的信众塞满了各间寺院。
在澳门,佛教信徒与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巴哈伊教、伊斯兰教以及其他不同宗教信仰者长期并存,和平相处。在本澳社会中一些重大的仪式庆典上,主办方常会同时邀请不同宗教的人士,在同一个场地内用不同的宗教仪式祈福。
如在2015年11月1日上午11时,澳门航空新引进的“和光号”飞机祈福仪式在澳门国际机场飞机库举行,在澳门中联办、特区政府有关部门、澳门航空高管等各界人士的见证下,天主教澳门教区荣休主教黎鸿升和澳门普济禅院的法师共同为新飞机祈福。
在中华文化内部的各种亚文化中,存在着古今的差异、地区的差异、宗教间的区别,但差异中有共同的“神圣领地”。不管是澳门文化还是佛教文化,都仅仅围绕在中华文化的主轴周围,并形成澳门佛教文化等独特的视域。
祖国内地佛教文化对澳门佛教文化的诸多影响


果清老和尚
澳门佛教文化源于旧时香山县及广东省其他地区为主的祖国内地,历史可追溯至唐朝咸通(公元860年至872年)初年已至香山地区弘扬佛法的真教禅师(又号法果禅师)。直至今天,内地佛教文化对澳门佛教文化依然影响颇深,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澳门佛教文化的起始与后来发展过程,与传承中华文化的内地佛教高僧来澳门努力的结果息息相关。澳门佛教的开山祖师们既不来自于印度,也不是来自于中亚各国,他们都是就近从祖国内地来到澳门的。不论是明末清初来澳的普济禅院《西天东土历代祖师菩萨莲座》中被称为本寺“太祖太老和尚”的大汕和尚,还是而今莲峰庙祖师坛上被奉为开山祖的栖壑大师,又或是民国时期来澳门开创药王禅院的果清老和尚,他们都来自于现在的广东省;曾经为澳门佛教文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虚云老和尚得意弟子观本法师,以及后来因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弘法四十余年而闻名的竺摩法师都是我们中国佛教界的精英,所传播的也是我们中华文化中的中国佛教文化。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努力的结果,今天佛教才会深深扎根在澳门这块土地之上。
(2)澳门佛教文化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澳门各佛教组织主要传播的佛教教义和思想都源于祖国内地的佛教文化。澳门特别行政区践行中央政府“一国两制”的英明政策,实施的是与内地不同的宗教管理制度。特区政府将宗教团体归类为普通社团进行管理,社团注册事务只要符合《结社权规范》即可成立。因而在澳门注册宗教社团比较方便,澳门佛教总会、澳门佛教国际联合会、澳门佛教中心协会、澳门禅凈中心、澳门佛教青年中心等各社团根据民众宗教信仰的需要应运而生。
澳门佛教界主流佛教团体所依止的修行法门都以中国汉传佛教传统的禅宗、净土宗为主,各佛教组织举办的弘法活动和日常管理方式与其他大中华地区的佛教团体虽略有区别,但大致相同;本澳各寺院道场的日常早、晚修行功课内容及唱诵方式也与内地丛林寺院一致,常住僧人发心受持三坛大戒者也都是来内地戒场求受,一些刚刚出家的法师也会到内地各大佛学院学习教理。可以看到,澳门佛教界人士虽在特别行政区,但不论其个人佛法的修持还是大众集体熏修,事事都与内地佛教界大同小异。
(3)内地佛教信众和认同佛教文化的知识分子来澳,丰富了澳门佛教文化的内涵。近代知名粤澳文化学者、诗人汪兆镛晚岁蛰居澳门前后20余年,写下了大量与澳门佛教文化密切相关的诗词。他的诗集《澳门杂诗》中谈到了朝礼本澳各佛寺的所感所思,如他在妈阁庙留下“精舍山阿十笏余,壁笺犹记听松卢。打钟扫地平生愿,乞借禅床此读书”;在普济禅院写出“望厦访禅林,澳刹斯最古。懿哉迹删师,结夏静挥麈。沿逮嘉道间,风雅亦萍聚。”;在莲峰庙吟下“草间愧偷活,悃愊无自申。嘉旦趋琳宫,惟祈万年春。瓷青窑器古,髹丹题牓新……”等诗词。
他的好友月溪法师也用诗词与其互应,留下了多首禅意浓厚的诗作。现代岭南画派的魁首高剑父在澳门生活11年,得到普济禅院济航法师和慧因法师的特别照顾,在禅院内妙香堂重开“春睡书院”,大量培养内地和港澳的现代绘画艺术人才。竺摩法师出于对绘画艺术的爱好,拜高剑父为师,两人时而谈佛,时而论画,这种亦师亦友、互为师生的交往,成为了当时僧界和文艺界的美谈,也使得竺摩法师日后才艺精进而擅长丹青。内地艺术家来澳开展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的同时,也同时带动了本澳佛教界僧人学习和交流中华文化艺术的风气,为澳门佛教文化增添了不少可圈可点的内容。
内地佛教高僧来澳弘法为澳门佛教文化的创立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澳门佛教界继承了内地传统中国佛教文化的佛学思想、修行方法、管理制度,加上内地佛教信众和认同佛教文化知识分子来澳的努力,使得澳门佛教文化与祖国内地佛教文化一脉相承,为各方面的双方交流奠定了深厚基础。
佛教文化在增进两地关系中可发挥的作用


澳门普济禅院
结 语
佛教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有力支撑,也是架通海内外炎黄子孙之间彼此相互理解与相互信任、共同发展的重要桥梁。澳门佛教文化是澳门文化的精华之一,是中华佛教文化不断向澳门传播和影响的结果,是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澳门与祖国内地之间的佛教文化不仅在历史上有着紧密的联系,进入上个世纪末,两地之间的高僧大德互访频繁,近年来共同策划和组织了各种与佛教文化相关的大型活动,法谊日深。我们澳门佛教界人士在保持和发扬自己特点的同时,要一方面再创高度自治下的新发展,另一方面又要为新时期中华文化进一步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统一、振兴中华而发挥无可替代的更多作用。
从澳门的区域特点、政策优势等方面来考虑,展望未来,我们澳门佛教界人士希望可以与祖国内地佛教界在国家建设、爱国爱教、增进情感、文化交流、服务社会等领域加强合作之外,也期待在两地四众弟子互动参访、举办高端佛教文化论坛会展、举行多元宗教文明对话活动等方面有更多互动交流。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中华文化尤其是中国佛教文化会在世界文化舞台上获得更多关注与赞誉,澳门佛教文化作为一颗璀璨的摩尼宝珠闪耀在世人面前。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