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还原历史本真,彰显佛教海路传播的意义,深化对中国佛教史的认识,加强对外交流,促进国家发展和世界和平,由广东省佛教协会和珠海市佛教协会主办,珠海普陀寺、珠海金台寺、广州光孝寺承办的 “中国佛教与海上丝绸之路”系列活动于11月16-17日在珠海举行。禅风网作为此次活动的官方网络媒体,派驻团队全程报道。

珠海迎来史上最盛大的佛门国际盛事

11月16日上午,“中国佛教与海上丝绸之路”系列活动在珠海隆重开幕。中国、斯里兰卡等......

中外学者热议岭南佛教与海上丝绸之路

11月16日,来自中国、泰国等地的专家学者出席“中国佛教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学术研讨会......

珠海普陀寺开放15周年 明生法师升座

明生法师历经十五年,将珠海普陀寺建设成为集朝圣禅修、慈善教育、弘法修持为一体的十方丛林。

海上丝绸之路书画展摄影展

书画展、摄影展精彩展示了海上丝绸之路航线、港口、寺庙等沿途风光、人文景观及各地风貌。

禅颂六祖·交响诗乐晚会

音乐晚会分为发心初悟、黄梅求法、顿悟明心、开示坛经、一花五叶五个乐章。

中国佛教协会公益慈善会议

中国佛教协会今年换届后,第九届理事会慈善公益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将展示慈善成果。

明生法师谈中国佛教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

“一带一路”不仅是物质建设、经济建设,它更重要的是精神和文明的传承和传扬。弘扬和传承我们佛教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人文价值,更重要的是发挥这些祖师大德的大无畏的菩萨境界和精神。

明生法师谈普陀寺建设心路历程

珠海普陀寺通过殿堂来引导,以法门为抓手,再以殿堂为落实;时时不忘佛教文化的传承和佛教事业的弘法利生。

明生法师谈中国佛教慈善新特点

我觉得做慈善工作是我们佛教徒学佛的根本,应该把慈善做为佛教徒的全身心生命。落实慈善就是提高人生修行的智慧。

明生法师谈普陀寺复刊《圆音》

当时在中国佛学院读书的时候,在图书馆的一个角落看到这本虚云老和尚创建的《圆音》杂志,后来在珠海普陀寺复刊。

杨曾文: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佛教

对古来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对中印、中亚佛教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的杰出高僧的事迹作简要介绍。

净因法师:海路为佛法入华重要通道

唐代中期以降,由于陆上丝绸之路沿线的环境迁变与政局动荡,海路成为了佛法入华的重要通道。

黄夏年:南海佛教与顶层设计

南海佛教文化圈是南海地区最有影响的宗教文化,是共同的联系基础,可以形成“南海佛教共同体”。

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Lewis Lancaster教授

求那跋摩积极促进比丘尼僧团的受戒规范,并于南林寺创建戒坛,是中国佛教戒律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黄连忠:般剌蜜帝译楞严经 谈楞严学发展史论

从般剌蜜帝译出《楞严经》至圆瑛讲义之间楞严学发展的史论大要,揭示楞严学主要发展轨迹。

徐文明:岭南丝带海上花 写作有感

分享写作《广东佛教和海上丝绸之路》一书的体会与感想,讲述海上丝绸之路与广东的关系。

冯达文:禅道汇通的观念建构与境界追求

禅宗特别是慧能所创的禅宗顿教,对道家思想多所认受从而得以使佛教更加被中国化。

日本织田显佑:中国佛教的发展与广州

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地区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何孝荣:论郑和的佛教信仰

从海外携回不少佛塔、佛像等法物,以及一些奇花异树布施于各地佛寺,在海外修建、布施佛寺...

林有能:南华寺六祖慧能迹址考析

六祖慧能于南华寺三十余年,留下了许多迹址:无尽藏庵、陈亚仙祖墓、降龙塔、卓锡泉、灵照塔...

昌莲法师:真谛三藏在广州译经弘法情况

介绍了以真谛颠沛传译佛经的路线,重点略说其在广州译经弘法的情况,尤以其译籍对后世学派的影响。

杨维中:《楞严经》的佛学思想及其意义

《楞严经》有关观音菩萨的说法,在中国佛教信众之中,影响则更为深远。

珠海普陀寺简介

珠海普陀寺坐落于风景秀丽的香洲区凤凰山脚下,毗邻澳门,与香港隔海相望。普陀寺是观世音菩萨应化显圣道场,前身为怀庵古寺。现已成为集朝圣禅修、慈善教育、弘法修持为一体的庄严古朴的十方丛林。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中佛协第九届理事会慈善第一次会议

会议听取了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佛教协会慈善公益委员会副主任肖占军所作的《中国佛教协会第九届理事会慈善公益委员会工作情况与五年工作计划》,审议了中国佛教协会第九届理事会慈善公益委员会未来五年工作计划。

光孝寺:海丝上第一个佛门驿站

西方梵僧远渡重洋到中国传法的第一个佛门驿站;中国僧人从海路去西天取经的始发港;历代高僧大德游历岭南必到之地。

玄奘与丝绸之路上的佛教交流

唐代的玄奘在今天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当年的玄奘,到印度求法,向西一路过去,走的就是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与鉴真东渡

大唐盛世时中日的往来频繁,其中六渡日本的鉴真就是后来海上丝绸之路的典范。

中国与斯里兰卡的佛教因缘

中国与斯里兰卡在佛教文化传播方面具有极为深厚的因缘,且不乏佛教外交的先期经验。

东来学佛僧和西去求法僧

大唐玄奘印度求佛学法,引得长安佛光一片,佛教一时成为中国最吸引朝鲜半岛和日本岛的先进文化的典范

佛教外交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佛教在世界各地传播的历史就是一部佛教外交史。作为东方文明之一,佛教成为文化交流、人民友好往来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