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2400万转让“两寺一山”,千年古刹回归寺庙本质

随着北京文化《潭柘寺、戒台寺、妙峰山交接协议书》的公示,这两座位于北京京郊的千年古刹正式剥离了资本外壳,重新回归寺庙本质。

近年来,佛教名山、景区扎堆资本市场的新闻不绝于耳,前有峨眉山、九华山打包上市,后有普陀山对于资本市场的苦苦追寻。

那么,佛教净地到底应不应该上市?

站在旅游集团的角度出发,上市所获得的资本助力有助于企业长久发展,但站在宗教的立场,显然应该让信仰归于信仰,留给宗教一片清净的空间。

北京文化转让“两寺一山”

近日,北京文化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已于2020年1月3日正式通过《关于签署<潭柘寺、戒台寺、妙峰山交接协议书>的议案》(以下简称“议案”)。

北京文化2400万转让“两寺一山”,千年古刹回归寺庙本质

根据《议案》内容,北京文化转让标的包括:潭柘寺景区、戒台寺景区、妙峰山景区以及公司全资子公司嘉福宾舍饭店全部资产,转让价格为2400万元。

在转让完成后,“两寺一山”将移交至北京市门头沟区文化和旅游局或指定第三方。

公开资料显示,潭柘寺、戒台寺是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的两座千年古刹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潭柘寺景区净利润为2047万元,戒台寺和妙峰山景区2018年分别亏损1556万元和256万元。

事实上,“两寺一山”与北京文化的渊源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述到“两山两寺” 暨潭柘寺、戒台寺、妙峰山、灵山与京西旅游时期。

1998年“两山两寺”与龙泉宾馆一起作为旅游资源打包入驻北京文化的前身京西旅游,后续成功助力其实现IPO。

而随着当下“两寺一山”的交接完成,这也意味着北京文化已撇清了旗下全部文旅资产进而全面转型影视文化行业。

让信仰归于信仰

近年来,佛教名山、景区冲刺IPO的新闻不绝于耳,前有峨眉山、九华山打包上市,后有普陀山对于IPO的苦苦追寻。

那么,作为佛门净地到底应不应该上市?如果以旅游集团的角度出发,上市所获得的资本助力有助于企业长久发展,但站在宗教的角度,上市显然是不合适的。

也正因如此,在2018年普陀山冲刺IPO期间引发了全民热议进而演变为为全民声讨, “拜寺庙还是拜证交所”等相关质疑言论层出不穷,中国佛教协会也对此表达强烈不满。

2018年4月11日,中国佛教协会以《谁在将佛教商业化?——普陀山上市的忧思》一文强烈抗议普陀山IPO一事。

北京文化2400万转让“两寺一山”,千年古刹回归寺庙本质

显然,利用宗教信仰谋取经济利益的行为,不仅背离了宗教的根本精神,也突破了社会的基本价值底线。

随后,迫于舆论压力普陀山IPO一事按下暂停键并撤回申请。

要知道,假设当时普陀山成功上市,那便意味着其为诸多同类企业带来了新的经营思路,如无意外的话,将有大批佛教净地、道教名山开始追逐资本市场。例如::五台山、梵净山、三清山等等。

事实上,当下潭柘寺和戒台寺退市一事计划已久。早在2007年,门头沟区就曾提出,潭柘寺、戒台寺的经营权将在4年内由地方政府从上市公司手中收回。

但结合当下行业现状以及相关部门出台的法规政策来看,潭柘寺和戒台寺退市更是大势所趋,寺庙就是寺庙永远不会成为敛财机器。

2012年10月,国家宗教事务局、发改委、工商总局、旅游局、证监会以及文物局等10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处理涉及佛教寺庙、道教宫观管理有关问题的意见》,明确规定,“不得将宗教活动场所作为企业资产上市。”

那么这样来看,当下佛教、道教扎堆资本市场的情况已经得到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政策接连出台也基本宣告这类企业后续难以利用寺庙、道场的名义向IPO发起冲击。

未来,寺庙只能是寺庙,不是敛财机器。(作者/马克李)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