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佛学院建校20周年了 它的办学特色为何引人瞩目?
2018年11月14日,杭州佛学院隆重举行了建校20周年校庆活动。众多高僧大德、专家学者应邀与会,一同回顾杭州佛学院建校以来的风雨与收获,共同展望杭州佛学院的美好未来。
杭州佛学院位于杭州法净禅寺,由杭州市佛教协会创办于1998年。最初名为杭州佛教僧伽进修班,后改名杭州佛学院。
杭州佛学院的历史可远溯到70多年由太虚大师和巨赞法师等人创办的杭州武林佛学院。那么杭州佛学院是如何继承武林佛学院的风骨,在办学中又形成了怎么样的特色呢?禅风君为大家解读。
杭州佛学院有何历史渊源?
杭州市与佛教渊源深厚,正如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演觉法师在这次纪念活动中所指出,永明延寿大师、明教契嵩禅师、大慧宗杲禅师、云栖莲池大师等高僧大德都曾在杭州弘法利生。
在历史上,杭州因“武林山”而得名“武林”。这是太虚大师与巨赞法师所创办武林佛学院的得名的由来。
太虚大师、巨赞法师等人倡导佛教改革,积极兴办新型的佛教教育,培养适应新时代的佛教人才,提高僧团素质。这一主张得到教内积极响应,不少佛学院应运而生。
武林佛学院正是这些佛学院中的一个。不少有志于建设人间佛教的大德共同努力,才创办了武林佛学院,培养了大量僧才。最后因国内时局动乱,不得不停办。
杭州佛学院设立在杭州法净禅寺,是在武林佛学院停办50年后的1998年创办的。
1998年杭州佛教僧伽进修班创办,2004年成立佛教研究所,2006年,进修班正式更名为杭州佛学院。
佛学院的创办,上承武林佛学院遗风,下启众多青年僧才慧命。在杭州佛学院20周年纪念活动中,杭州市佛教协会会长、杭州佛学院院长、灵隐寺方丈光泉法师指出了杭州佛学院对武林佛学院的传承:
秉着“谨僧格,勤学问,正思维,笃行持”的人才培养宗旨,创造性地吸取古今中外、佛学世学的教育经验……走出了一条超越传统格局的佛教教育的新路,自此江浙佛教的教育模式由丛林教育转为学院教育。
杭州佛学院的办学有何特色?
杭州佛学院旨在培养爱国爱教,学修并重,有高度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佛教寺院管理人才和有志从事佛学理论、艺术研究与创作的僧才。
经过二十年的办学历程,现已明确了“学修为根本,学术为核心,艺术为特色”的办学理念。经过探索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
丰富多样的佛学院课程
在学院结构上,杭州佛学院目前下设教理院、艺术院两个二级学院和研究所,实行本科与研究生二级教学,本科生学制四年、研究生三年。在校学僧和教职员工两百多人,是一所名符其实的现代化综合性佛学院。
在课程设置上,杭州佛学院课程设置丰富合理。一方面,课程涉猎佛教八大宗派,对学僧把握佛学义理,夯实佛学基础有着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学院还开设艺术、管理学、心理学、计算机、财会等应用学科。
参加校庆的师父们在观看图片展
杭州佛学院的课程设计,很充分地体现了它对人间佛教理念的践行。原来,在杭州佛学院的前身,武林佛学院创办者之一巨赞法师的佛教改革思想中,有一个重要思想便是佛教的学术化。
巨赞法师认为,佛教出家人要与时俱进,要与时代接轨,不仅仅要提升僧人的佛学素养,更应该提高世间学问的学术素养。
佛教文化的弘扬,最为重要的原则办事“契理契机”。也就是说一方面要与佛法的根本义理相契合,另一方面要与这个时代的具体因缘相适应。杭州佛学院的这一办学特色,可以很好地培养出弘法人才来。
杭州佛学院办学成果有哪些?
在这二十年的办学历程里,杭州佛学院立足历史背景,充分发挥了其人间佛教学理基础的优势,为佛教界培养了大量优秀僧才,得到了各界人士的一致认可。
目前,杭州佛学院已毕业学僧350余人,其中研究生30余位,这些毕业生成为了佛教界的新生力量,有很多已在地方佛教界担任领导职务,也有很多担任重要执事,成为寺院的中坚力量。
正在日本留学的戒法法师作为学僧代表在校庆上发表讲话
杭州佛学院重视对人才的培养,鼓励学僧多参与交流。因此曾多次参与筹办“中国佛教讲经交流会”。2011年,中国首个“汉传佛教讲经交流基地”正式在杭州佛学院成立,在当代佛教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同时,杭州佛学院一方面积极选派学僧出国深造,目前有留学生10余人;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了对外人才输出,为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宗教的认识和理解做出了贡献。
佛教是联结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流的精神纽带与桥梁,杭州佛学院也积极组织、承办、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如协助“首届世界佛教论坛”、“海峡两岸佛教文化交流会”“中日佛教音乐交流会”等。
二十年的办学历程筚路蓝缕,实属不易。杭州佛学院的建设,沿着先辈的足迹前行,探索着当代的佛教发展道路。
从武林佛学院到杭州佛学院,这个过程中佛学院经历了诸多变化,但探索人间佛教道路的心,始终如一。
禅风君对杭州佛学院的办学历程与愿景表示深深的随喜赞叹,也祝愿杭州佛学院越办越好,能够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僧才出来,为国家为佛教做出更多的贡献。